特氨纶:海外布局缺乏 遭遇对手专利围剿战

今年7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》明确,加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规划,不断完善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体系,提升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能力。这为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的保障,建立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,可避免陷入国外竞争对手的专利剿杀中。

芳砜纶是上海纺织三代研究人员历经30年之久,自主研制出的中国首个原创高性能纤维。它在耐高温方面甚至超过了美国化工巨头杜邦,应用领域广泛,更是我国急需的战略物资。它的“诞生”一举打破了国外行业对我国耐高温阻燃纤维的长期垄断,也填补了我国耐高温阻燃纤维的空白。

2006年3月,上海纺织(集团)有限公司投全资注册成立上海特安纶纤维有限公司,作为芳砜纶产业化项目的运行实体。第二年10月,年产1000吨的芳砜纶生产线顺利建成,进入试生产。2007年3月,特安纶公司申请了4项关于制备方法的专利。

当然,这一切都逃不过杜邦的商业情报系统。2007年初,在生产线建设过程中,杜邦就提出收购特安伦,遭到拒绝。

就在此时,竞争对手运用专利战略制造的威胁正在悄悄逼近。杜邦利用专利战略,进行了抢占市场的专利布局。2007年4月开始,杜邦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专利布局,在纤维、纱线、织物、防护服、制备方法、绝缘纸、可印刷的耐高温纸材、复合材料和袋式过滤器等领域进行了上、中、下游整个产业链的布局。2007年8月,杜邦同时在美国申请了13件围绕该纤维的下游产品专利。这样,虽然特安纶因为有专利不会侵权,但是,特安纶所有的下游厂商用它的纤维生产产品,都会侵犯杜邦的权利。这导致下游厂商只能去买杜邦的该替代产品,而不敢买特安纶的该纤维产品了。

为了破除困境,特安纶瞄准国外公司专利布局的空当,分别在产品的上中下游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布局。今后,彼此若要进入对方专利领域生产,不得不交叉授权,有效破解了国外大牌公司的专利剿杀。

如今,特安纶公司积极布局产业链专利池,构建专利集群,目前已拥有专利20多项,为芳砜纶纤维的产业化和走向国际市场竖起了坚固的知识产权盾牌。

启示录:

从这场专利海外围剿战中,可以看到国外大企业运用专利布局为商业利益服务。相比之下,很多国内企业对专利不屑一顾,更谈不上任何专利运作,甚至还不熟悉专利的游戏规则。专利布局不仅要申请自己现有的产品,还要申请上中下游的产品,从产业链、供应链、价值链角度去布局专利。

过去很多企业认为,只要自己有权,就不会侵权。事实上,自己有权也有可能侵权,企业对于专利策略、交叉许可等认识是缺乏的。专利价值的重新认知,应该从早期的粗放经营,过渡到精耕细作了。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